一、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何谓人文景区?
人文景区是指以人文景观为核心吸引物,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经营性场所,包括我们平时常见的名人故里、名人古迹、宗教场所、历史遗迹、古建风貌等等。
人文景区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之后最先启动建设经营的旅游景区,曾经一度人满为患,但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人文景区已经到了不得不提档升级的时刻。
二、人文景区发展中遇到了哪些痛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从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以及景区经营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旅游新消费呼唤新的产品和业态
自驾出行或者定制游成为主要的旅行形态;不但要吃得好、玩得好还要买得爽;酒店住腻了,民宿才能彰显个性;走走看看没意思,必须动手参与体验;白天哪能尽兴,夜游才更有趣;好山好水很重要,我自拍和视频拍得美更重要……
这些都是典型的新消费需求,是来自市场的呼唤,我们看现在的网红城市和景区,像西安、重庆、北京、故宫、袁家村、洪崖洞等无不具备这些元素。
(二)市场供给:人文景区的产品和服务还很传统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国的人文景区大多数仍为国有,门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文创产品和二消业态尚在培育中;人文景区内以静态的参观体验和人工讲解为主,缺乏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项目;从游览项目到宣传推广多年不变,缺乏新的核心吸引物和网红爆点。
同时,市场上新的景区和业态层出不穷,游客的选择接近无限丰富,对于现有景区的分流作用明显。
(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来自经营管理的压力。
一方面国有景区连续两次下调门票,直接减少了景区的经济收入,而因降价增加的客流远不能弥补由此造成的收入损失;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精准营销和管理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升级改造实现可持续增长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三、旅游新消费背景下,人文景区产品提升的方法论
(一)围绕人文景观的核心文化元素,打造IP
所谓科技旅游产品提升不是简单堆砌网红产品,而是必须坚持有主题、有主线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明确景区的核心文化IP,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结合技术手段和市场需求融入产品。是在景区已经品牌资产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活化而不是另起炉灶。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营销策划和创意思维,这正是我们的传统强项。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适用性原则
产品提升也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将抖音上或其他景区的网红项目直接抄袭过来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是失败的,并且无益于景区品牌积累。同时我们说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提升,并不是说一味追求高精尖,而是适用为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说一哄而上的玻璃桥、七彩滑道和网红桥,真正火起来的还是少数,故宫的夜游和文创开发火爆全网但是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文景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是理想状态,更多的时候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集中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三)要与景区经营相结合,系统化设计
在做产品提升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区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相互助力。
比如有些项目的设计就是以口碑宣传和事件营销为主,实用性可能不足,而另一些项目就是针对线下游客体验设计,充分考虑到游客动线和游览习惯、游览时长。还可能会有些只是适当的场景和设备的更换。
所有的手段都是服务于最终目的。
(四)考虑到景区经营管理和用户运营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景区经营管理要更多的依赖科技手段。每年的营销政策如何制定,市场推广如何开展,景区客户来自哪里,游客数量有何变化规律,员工管理和内部流程怎么才能更加合理。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痛点和难点,都需要更好的收集和分析数据。
不仅如此,在当前的碎媒体时代,景区获取新游客的成本越来越高,从而要求景区越来越重视对于已经到过景区的游客的“用户运营”工作。通过用户运营才能与游客产生良性、双向互动,才能获得用户的热爱,才能有更多的口碑,才会有更多的回头客,他们才会推荐亲友前来。而想做好用户运营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收集和整理游客数据,与用户的交互过程更是需要借助科技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