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还是有很多事件发生,中美关系似乎随着瑞士会谈有了些新的转机、IMF又调低了全球经济全年的预期、长津湖创了国庆档电影票房新高,诺贝尔文学奖刚刚颁给了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
今天是2021年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作为文旅行业智库有必要做做功课总结一下了。从我国1999年首个“十一黄金周”至今,已经过去22年,必须要说这样的黄金周给中国旅游业乃至是中国经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今年这个黄金周也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二个国庆黄金周,同时也是在疫苗抗疫下的首个国庆黄金周。首先来看看成绩单吧,在刚刚结束的央视新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10月1-7日铁路预计共发送旅客8355万人次,公路预计共发送旅客4.03亿人次,民航预计共发送旅客931万人次。
从旅游业的表现来看,全国国庆1-7日共接待游客5.15亿人次,恢复至疫情前70.1%,实现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59.9%。而在去年的国庆假期1-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2019年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2019年恢复69.9%。其他诸如携程、美团、同程、马蜂窝这些在线旅游商也都不约而同推出了自己的旅游大数据报告,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各有目的,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为了能够更加实际的表达对于整个旅游行业的恢复情况,尤其是在疫情持续波动下的各地防疫举措不断调整的大前提下,到底我们的旅游行业的表现如何?这些表现背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智库创始人在国庆期间,一方面通过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线上诸如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信息发布平台关于国庆期间的有关旅游的话题,同时以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将自身置于旅游的场景中全程体验了国庆旅游者的实际感受,希望对于大家判断和思考提供一些依据以便讨论。
01
2021国庆黄金周应该是近年来表现最为平淡的一个“旅游黄金周”。
无论是因为国庆前和国庆中出现的诸如福建、哈尔滨、新疆等地的疫情反复和零星个案,都让各地针对旅游的防疫政策绷紧了神经,而旅游其实作为一个非必需品其实它是有很多替代产品的。其实此次国庆中特别火爆的电影等文化消费场所的市场表现,以及很多家庭的周边消闲其实都代表了这一特征。同时,此次国庆期间全国大片区域的风雨、降温等天气原因也影响了不少旅游者的出行。这也再次提示我们,旅游业也的确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也是非常脆弱的行业需要精心呵护。从上面的官媒统计可以看到,2021年的国庆黄金周无论是客流还是收入都是今年来的历史新低,我仔细比较了一下历史数据,此次黄金周的旅游数据基本上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所以最为平淡的旅游黄金周不仅仅是数据的结果,其实也是我们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必备心态,那就是不要再鼓吹和期盼什么报复式反弹,用一个平常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是未来的长期准备。
02
2021国庆黄金周的消费特征体现出“本地生活方式型旅游”的力量。
我们说旅游是人们在普通物质生活满足后的一种精神生活体验需求,而旅游本身的位移特征也决定了它的出行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和激励。比如一方面是交通工具的便捷程度、人们消费支付能力的匹配、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信心、旅游安全条件、旅游服务质量等等,但在这些诸多条件中行程的长短与旅游体验满意度的相关性并无太多研究。换句话说,是否一定远足才能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其实并无定论。而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到省内游是今年国庆期间人们首选的旅游过节方式,全国异地消费用户占比22.4%,本地消费用户占比77.6%(《美团2021年国庆黄金周消费趋势报告》)。同时,综合美团各业务(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出行等)的消费数据来看,今年国庆节期间的总体消费额同去年国庆节相比上涨29.5%,较2019年国庆节同比上涨51.6%。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旅游形态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到底是傻傻地等风来,还是及时做出调整就见仁见智了。
03
2021国庆黄金周的“海南离岛免税消费”继续实现量价齐升的火热格局。
由于国际间旅游的持续关闭,同时由于香港澳门等地的防疫政策趋紧,以及海南国际自贸港在离岛免税参与主体以及政策力度上的优势,此次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海南离岛免税消费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海南省商务厅 10月 6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5日,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并带动店内有税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消费增长,离岛免税店5天揽金超过 13.9 亿元,其中10月5日,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过3.1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整个国庆黄金周8天免税实现销售额也才10.4亿元,可见这一市场的火爆增长程度。这一方面说明海南目前无论是从国际自贸港政策红利、国际休闲旅游市场封闭的客源回流都继续成为某些局部区域的旅游增长点,同时业说明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购物等特色消费形态的重要性。在此次国庆中,虽然作为岛内居民我没有到免税店去凑热闹,但在周边旅行的过程中也在万宁的奥特莱斯体验了购物消费,不得不说旅游中的多元化消费是整个旅游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于是必备部分。
04
2021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目的地呈现出“多元化旅游形态”特征趋势。
虽然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数据上并不好看,但从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方式上也展示出多元化的特征。根据携程大数据统计结果,今年国庆出游总体呈现周边、长线两开花的局面,城市微度假、周边深度游、省内长线游、跨省长线游等玩法多样。国庆TOP 10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杭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受北京环球影城IP带动的关注度提升,北京超越上海、拔得今年国庆目的地头筹;成都再次回升至国庆目的地前三、重庆近年首次进入国庆TOP 5城市行列。与此同时,一些特色区域目的地也备受关注,如近来屡出现象级文化IP的河南、靠网红餐饮和网红城市IP走红的长沙,国庆期间订单量相较年初均有大幅提升。而像内蒙古、大西北、云贵川、西藏等经典赏秋旅游区域也承接了各大都市圈的跨省长线需求,目的地热度相较暑期提升超22倍。这种长短结合、形态各异的情况也最终体现在了大数据的平均数统计结果上,那就是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平均出行航程不降反增,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旅游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征,其实也是一件被倒逼的好事儿。
国庆等黄金周的产生是因为希望将带薪休假通过国家政策的方式推广开来,的确对于促进假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眼瞅着20多年过去,我们每每在期盼黄金周到来之时也默默担忧着各种拥堵和价格焦虑。我在想,今年的黄金周似乎没了往日的金边儿,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考虑进一步推广全民带薪休假最低标准之上的公共假期制度改革,真正让每个公民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旅游黄金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