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哪儿”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长假悠悠,“阔”别七日;但见面寒暄却多为缓解“上班恐惧症”而已,所以便有点俗套:到哪里?农家乐,享受青山绿水农家菜,最舒服就是“孵酒店”;去马尔代夫了,正遇到那个大明星和女友也在“孵酒店”,嗲是嗲得来!啧啧,好没节操的样子。一脸兴奋还带一点色迷迷的回味;我?家里蹲。
话音一出,立马感受几束如同“遭遇异类”的眼神。想想也是,看到屏幕里景区、景点拥挤不堪的画面,会生出一点快感;目睹高速道路上车如痈蛆般蠕动,竟从内心生出些许幸灾乐祸。去年大妈在高速公路上跳广场舞,今年居然办起婚礼,所以也就“神猜想”:边上那些碰巧的车主们吃到喜糖吗?看到网上有“最悲惨”的事:上车前没管住嘴,开车了感觉肚子不对劲。即便汽车疾驶也觉得如同蜗牛爬行,一面默诵“路漫漫,其修远兮”一面倒吸凉气、咬牙切齿地坚守……顿时觉得浑身舒坦,窝在沙发里悠悠地当起“屏幕旅行家”。假期旅游“小热昏”正在变成“大热昏”,“家里蹲”自然属于离经叛道,只是,“家里蹲”或“孵酒店”,风情迥异罢了。
“蹲”,有点“大隐隐于市”的禅意和倦怠。躲开喧嚣,简简单单地过自己的生活,空闲时,聊聊“股神”的故事,只要不是“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不论男女都有一段“战斗中的青春”;也可聊聊“爱神”的那些事,只为一次朦胧的约会,在北大荒漫天风雪的“大烟泡”中跋涉30里,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龙门。接着,一把面条就算一顿,一水池碗筷挨到晚上算“总账”;不用理会长假里“半城烟雨半城伤”那些事。
“孵”,是一种慵懒和闲适。韩剧“肆虐”,偶像流行;“都教授”横空出世,令不少男女恨不重生时。只是手术有风险,整容须谨慎,“孵酒店”便是体会屏幕里那些场景的捷径;更可躲开每天必须“打卡”的蹂躏,脸上不用故作庄重地欣赏上司的冷峻表情;理所当然成为年轻人的选择;并到山清水秀的地方看看那些明星般的“爸爸床”,饱餐乡土味道农家菜,享受国际水准宾馆房,结账时挥一挥手,领受酒店前台服务员殷勤的微笑。这酒店“孵”得,绝对物超所值。
只不过,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一代,跳得了广场舞,做得好家常菜,捂得牢工资卡,看得出滑头货。且不说睡一晚“爸爸床”800元、点一盘蘑菇山鸡400元……“家里蹲”和“孵酒店”的成本高低,不用扒拉“小九九”也算得明白。
不过,蹲者非久“蹲”不起。长假刚过,旅游市价便“悬崖式”一泻千里,有“捡漏”人背起行囊悄然出行;此时,“孵酒店”族则一面依靠青山悠悠的记忆抵抗“职场政治”的轮番考验,一面盘算下一个长假“去哪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