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假期临近,返乡及度假出行的需求攀升。近年来,因航空公司不断增加新的航班线路,并推出各类优惠政策,机票市场已经从原来的高端商务人群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随着飞机成为旅行的常态化交通工具,加上机票价格的波动性,与机票相关的旅行优惠套餐也变得层出不穷。不过,机票下单的那一刻,购买者和机票代理商之间建立起的交易条款,或许并不是平等的。
“机+酒”概念的诞生催生了一批机票+酒店优惠券、景区门票等的打包产品,但因打包产品来自于不同途径,生效时间和消费时间不统一,导致交易一旦产生就面临无法取消的风险。另一方面,产品价格没有可比较性,尤其是机票价格的频繁波动,常常会出现同一航班、同等舱位的两张机票出现大额差价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酒店或旅行社与机票代理商的合作可以说是并不成功的,如果捆绑式的销售给消费者带来负面感受,对酒店或旅行社的口碑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与机票相关的合作产品一般为酒店、旅游、保险这几类,而酒店在其中的地位其实略显尴尬。旅行线路、出行保险虽然也有不同的供应商,产品却并没有太大差别,旅游线路相同、保险种类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少计较这些产品出自哪家供应商。但对酒店来说,酒店的星级、品牌、网评、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都在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如果跟旅游、保险类产品采取一样的打包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当酒店选择与机票代理商建立合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合作的必要性必须明确。
并不是每家酒店都适合做打包,除非是旅行团的全包服务,机票、酒店、景区、交通一步到位。当旅客未选择随团出行却购买“机+酒”套餐时,往往是出于方便考虑,酒店所处地理位置一定是能够顺畅到达机场的,机场周边酒店或有直达车辆的市区内的酒店都可以考虑这类打包合作。相反,景区附近或景区周边的酒店做“机+酒”就有一定的难度,景区酒店数量大,客人对酒店的文化特色要求高,做特色比做便捷的“机+酒”更有价值。
其次,合作形式要谨慎选择。
目前的机票代理与航空公司官网相比,在机票价格、退改签规则、售后途径等方面均存在对外不透明的缺陷,这使得很多航旅客户单独购买机票时更倾向于选择航空公司官网。酒店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如果能够选择与航空公司直接建立合作关系,产品公信度能够明显得到提升。如果只能与机票代理合作,那么,合适的合作形式对酒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诸如携程、去哪儿等OTA平台均有“机+酒”的销售模式,而此处的酒店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个品牌的酒店,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个酒店用以选择,套餐价格也随之浮动。尽管酒店需要同时面临大量的竞争对手,但由此引流的客户会更符合酒店定位。
除此之外,优惠信息的推介也是酒店常用的合作形式,航旅用户购买机票是同时购买或赠送酒店优惠券。这种形式对酒店而言降低了风险,旅客只有在确定要入住酒店时才会消费优惠券,行程变更后,优惠券的失效并不会对酒店构成损失。不过,近日有多家媒体爆出,该类打包产品因退款问题售后体验较差,酒店在选择合作时需要综合、谨慎考虑。
当机票成为旅游市场的新风口,固然是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酒店需要根据自身定位决定是否靠近这一风口,当优惠套餐引消费者跳入陷阱时,何尝不是把自己推入深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