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刚刚说过王石的退休大概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既可以指开发的黄金时代,也可以说是上一代地产英雄的集体谢幕。没想到,上一代英雄人物中的两位老潘和老王就先后刷了头条,老潘是要卖,老王说是已经卖了,卖的惊心动魄,舆论喧哗。卖啥?压箱底的资产。卖了要干嘛?老潘和老王统一口径:要做轻资产,做属于未来的大事业!
本来老潘说说,大家也就听听,这些年人家算的账你们永远都猜不到。老王如今突然把他说要重点打造的文旅帝国都卖了,吃瓜群众们就彻底懵逼了:不是说要全面围剿迪斯尼吗?咋就卖了?哦!有补充协议“四个不变”,卖给老孙后名字不变,运营不变,电影照放,秀照演!可是还是晕啊,做轻资产运营的不是该庆庆哥这种职业经理人创业去干的?怎么会轮到首富去干?首富就是想干,也没必要把自家的家当变卖,换做去给人打工?
硬币总是有两面的,这面是老潘老王做了卖家,那边就是老孙们做了买家。如果你猜不透卖家们的心思,买家们的算盘你又能猜出几分呢?作为以销售见长的融创,这几年趁地产调控期的动荡着实做了几单抄底并购的好买卖,可是就收购乐视和万达文旅这两个案子而言,丝毫却没感觉出来与其长项相匹的迹象。如果说是为了圈地,这两家的地一个不过是在协议上,另一个如果好卖老王也不会闲着。如果说是为了长期战略转型考虑,从地产转入文化产业,天地如此宽广,优质题材并不稀缺,何必非趟这说不清楚的浑水?
更加诡谲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地产圈。据说上周上海挂出来两块菜市场的用地,注明就只能干菜市场,就这样的条件仍然引来了多家开发商的争夺!同样,还有一位投行的大哥跟我分享了这样的一个信息:某知名地产商近期刚刚接盘一家金融机构手中的存量写字楼资产包,这些资产均十分成熟,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值空间。他奇怪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发商开始变成金融机构的接盘侠了?难道他们真的开始做好准备,要做存量资产的管理人?
好,现在我们跳出这些具体案例来看我们眼前的沙盘,先别管“谁是谁的白手套”这种复杂的决策问题,让我们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地产行业如今的主流商业逻辑究竟会是什么?还记得“筑梦师”上周一转的那篇《新十年,迎接房地产的镀金时代!》里的核心观点吗?“地产行业正在从传统产销模式向金融深化模式转变,从开发商向不动产商转变。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在于‘把低活的不动产变成高活的金融品’”!当金融化已经成房地产行业的主流生态,当产销模式遭遇最大的不确定性,留给地产商们的选择其实不多:要拿怎样的资产?要做不动产资产管理链条上怎样的角色?
老潘、老王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老孙们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他们背后的那些人不管是否姓赵,其实都已经是机构。这个时点上的各取所需,只是代表背后资本现时的需求,成王败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