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勇:谁来为城市更新买单?

来源:迈点网    2017-08-21

(迈点专栏作者 陈方勇)北京有个“百花深处”,这是新街口附近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却因为陈升的《北京一夜》而家喻户晓。对北京有感情的,特别像我们这样有点文艺情结的老北漂,就特别喜欢唱。据说之所以叫“百花深处”是因为在明朝时那里确实有个花园,而等到陈升从台湾来,那里已是摇滚青年们玩录音棚的所在,陈升在棚里憋的几乎才尽,半夜出门忽然看见胡同口这牌子,于是就有了《北京一夜》。

我上大学的时候,西直门往外就是郊区。那时没有什么中关村大街,只有一条叫“白颐路”的土路,沿着这条路可以一路串门去北理工、人大和清华。反而是我们北交大离的城近,西直门下了地铁豪迈点走着就回了学校。那时西外大街也是一条窄街,在今天动批的地方原来是一家西直门百货,我们学生想买件牛仔就去那,没想到现在动批也要改了,改做金融创新的众创空间!

“百花深处”的新街口一带原来是乐器行扎堆的地方,我还记得那里有家中国书店,既能淘到好书,还能听到最好的音乐。后来许久不去了,再去看时是去做市场调研,那一片已经是珠宝行的天下。似乎珠宝行的生意也不咋地,这不高和资本就在那里收了一家四层楼的商场改做了办公,叫做“HiWork”。从这楼顶看去能看到西海到后海那一大片水,那边曾经文艺,如今熙熙攘攘,都是游客。

皇家驿栈的刘少军说:如果唯租金论,一切的空间都会低俗化,为什么哪里都是卖羊肉串和臭豆腐的多?因为他们不需要多大的面积,所以能承受高单位租金。所以你会看到哪怕是隈研吾大师的作品一样做了旅游品商店,你感慨那是暴殄天物,哪里知道这才是“物竞天择”。皇家驿栈的起点在故宫的东侧,那里的露台曾经可以左看是历史,右看是繁华,主人献上私房菜,不醉亦陶然。租约到期,房东以为办公是更好赚的生意,就不再续了,管你费了多少心血,拿了多少荣誉!少军一夜白头!

城市更新与特色小镇说来是当下地产界的风口,其实原来都是主流地产商和投资机构避之不及的领域,肉少还难啃,连“鸡肋”都算不上!新派公寓的王戈宏说:做城市更新重了不行,因为资产价格普遍奇高,如果不是特殊机会拿到足够价值空间的就没法去做长线的投资;而所谓“二房东”的轻资产模式就更有问题,相对于有限的租约,租金和前期装修投入就是重资产投资,这种“重资产”比前一种还要可怕,说打水漂就打水漂!那要如何做?戈宏兄以为只能是做成消费品牌,是代表生活方式,具有品牌的溢价能力。


巧的很,网易和亚朵刚刚合作了一款生活方式类的酒店品牌“网易严选酒店”,据说房价差不多1100元/晚,要比一般的亚朵贵了大几百,直逼五星或者精品酒店。按这个“网易严选”的名字大约也知道他们想干啥,无非就是场景化营销,将商品卖给住店客人。这个思路看起来不错,却总觉得相比Muji跨界去做的精品酒店少了点什么。品牌与品牌的区别,也许差的就是时间的积淀。

我们都想不起来北京是如何一环又一环的长大起来的,我们是如何对一个地方从熟悉到陌生再到疏离,我们身边的城市早已面目全非,我们却还一直以为我们永远不会离开。城市更新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发生着,随着市长的指挥棒,随着市场的风向标。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未必会如市长的想象,一定会遵循市场的规律。无人喝彩的演出再精彩也是自讨无趣,没人买单的故事编得再好也是烂片。

当第一次由投资机构发起来搞这么一场城市更新论坛,第一次大家坐下来认真的算账,认真的计较那些投入产出,认真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边际效应,我以为城市更新才真正进入产业时间。9月20日,让我们一起认真的讨论城市更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