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节日四季歌”,为何越唱越无趣?

来源:酒店管理     2020-12-16

一、节日限定怎么就成了创意黑洞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节日限定”都有着不俗表现。据统计,2018年有25%的品牌营销视频和节日有关,是2017年的2.5倍,但是它们的平均播放量、消费者自发的正向讨论,全部都在下降。很显然,消费者对“节日营销”、“限定营销”出现了疲软心理,而这与其缺乏创意、毫无趣味牢牢挂钩。而对于相对来说本就更为传统的酒店业来说,也常常容易犯下几个错误,让原本的创意源泉变成了创意黑洞。

酒店过节,有太多运营者其实根本不知道节日的意义是什么,纯粹是看到别的酒店做“节日限定”成就经典,就想着也可以趁节日来搞一波促销,盲目地跟风,却不知他人成功背后,依靠的是环环相扣的创意,只顾跟在别人背后低头走路,最终只会落于俗套,流于形式。

更贵更大的攀比之气

只为圈钱的营销负担

二、酒店为什么要过节?

品牌文化宣传

譬如对于一些国际酒店来说,圣诞点灯仪式是她们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仪式和之一,如此重视的目的,除了圣诞节确实是较有影响力的西方节日之外,不同创意的点灯仪式,代表了酒店最想向外界表达的声音。

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接棒,如何吸引这些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包括酒店在内所有品牌的重要目标。如今的年轻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局限于“生计”,而迈向了“生活”,尤其在节日的特殊氛围下,使得他们拥有更强烈的消费冲动以及尝试新事物的欲望。而另一方面,每年新酒店层出不穷,本就处于买方市场,在“节日限定”上,酒店的高中低档变得不那么重要,那些更有创意的新鲜事物,才能让消费者甘之如饴。

新的盈利途径

康奈尔大学教授Brian Wansink曾写过,当限时供应的套路与某个季节或者节日结合,人们对于节日的热情也能关联到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上,从而对产品产生兴趣。“像是给产品套上了一个光环,你必须在它离你而去之前买到。”因此,在节日以及商家促销或退出节日活动的大环境之下,消费者会有更高的消费欲望,并更可能忽略产品价格而只单纯寻求消费快感。因而,对于酒店们来说,借助“节日限定”,显然是一年中不允许被错过的几个重要盈利节点。

即使对于那些已经被奉为经典的品牌,亦远远没到沾沾自喜于往日荣光的时候,不管是变化的消费者心智以及层出不穷的年轻竞争者,几乎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那些老品牌“心老就会被淘汰”。过去的酒店消费者,往往是商旅客,传统的高星酒店或是最普通的经济型酒店,他们都可以接受,而到了如今,商旅客有了生活与社交的需求,而年轻旅行者更是希望酒店不仅仅是酒店,更是艺术馆、是咖啡馆……因此,老酒店品牌必须借由一些既不过于毫无章法降了格调,又能呈现创意的方式来展现“身老心不老”,不必伤筋动骨的“季节限定”,显然更为轻巧又能以反差效果达到目的。

三、比起节日产品,节日氛围更为重要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太多品牌都在推节日限定产品,而且那些精于营销的快消品牌,总能在节日限定上玩出新的花样,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酒店过节,看中的不是能从酒店带走什么限定产品,而是能从酒店这个空间中,体验到什么样的节日氛围。因此,对于酒店来说,重产品而轻氛围显然是危险的路线,重氛围而轻产品,才能不浪费酒店空间的价值。节日氛围,则需要从“节气”与“人气”两方面入手。

因而,酒店节日的特有氛围并非几个普普通通的节日装饰便能代表,圣诞节放一棵圣诞树,请个圣诞老人,春节挂几副对联、几盏灯笼,法餐与中餐改头换面一下,便是所谓的圣诞大餐与春节套餐……这些最浅显的节日意象,并不会让消费者的心里泛起多少波澜,只会觉得千篇一律。酒店要打造“节气”,便需要在表面意象的基础上,从多个感官体验上,进一步挖掘消费者想要感受到的情感链接。譬如今年西子湖四季的圣诞氛围便别具巧思,除了圣诞树之外,在大堂安排了一个圣诞老人,他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坐在壁炉前读着童话故事,光是那样的场景,便契合了很多人对于圣诞的幻想。此外,圣诞集市的打造,在零售之外,亦给酒店带来了热闹的人气。

从节日限定产品打造到节日限定氛围的打造,酒店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借助这些来抓住节日的消费高峰,而节日氛围仅仅是当前引得消费的第一步。

在节日消费高峰面前,跟风的酒店是“要消费者买”,而聪明的酒店则是“消费者自己要买”,太过刻意的促销只会让酒店显得急功近利,而那些不销而售的酒店,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节日亦是讲究地域性的,即使是同一个节日,漂洋过海到了异乡,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譬如同样是圣诞节,斐济的六善就因为海岛属性,准备了星空下欣赏经典节日电影等活动,而在巴厘岛的乌鲁瓦图六善酒店,则特别安排了巴厘岛传统舞蹈表演。

对于真正具有创意的酒店来说,“节日限定”绝非将酒店作为节日产品的柜台,全为拉动消费,而是将自己作为节日文化的载体,既给外地旅行者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又满足了本地人留住文化的念想。

对于酒店来说,如果“节日限定”的产品或活动没有自己的品牌烙印,那么这样的“节日限定”则毫无意义。当节日过去之后,消费者便再也不会想起。品牌烙印并不仅仅是指在产品上印上自己的logo,而是要结合品牌文化与产品功能,形成产品的特有卖点,加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那些每年换着口味的月饼与粽子,显然并非此类。

确保服务水准

过节到造节

诚然,对于许多酒店来说,“节日限定”的意义确实只是赚钱、或用产品来做人情,而在“节日限定”背后所含的文化、氛围,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也正因如此,酒店的“节日限定”越来越多,也一年比一年缺乏新意。但这样短视的目标,终究会被年轻一代消费者用行动来做出裁决,唯有真正有具有创意与文化趣味的酒店“节日限定”,才能带来“不限定”的未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