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从飞人苏炳添看中国酒店业

来源:迈点网 · 赵晖专栏    2021-08-10

智库创始人前两天曾经撰文从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进行了思考。尤其是对于我们所在的酒店行业如何能够在国际市场建立真正的实力优势的问题,我做了些简单的阐述。我看到有些同行也表达了一些不同意见,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的酒店集团目前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竞争优势也有不一样的看法。我想我们不必着急来对这一问题下结论,先来看看苏炳添现象到底反映了什么?2021年8月1日晚,中国男子百米短跑选手苏炳添以半决赛9秒83(破亚洲纪录)、决赛9秒98(首位跻身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的优异成绩创造历史,打破了有关百米竞赛的人种论偏见。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作为三战奥运的“老将”苏炳添也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在备战2020东京奥运期间,他也在积极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他在总结自己多年训练和比赛经验的基础上,与研究团队一起梳理分析了近1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m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历史过程和重要经验,进而提出未来发展的基本设想和对策建议。也就是说,这位飞人苏教授并非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机器,他不断突破自我极限最终获得超乎寻常的成绩也并非是简单地重复平庸,在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尤其是作为目前走到发展十字路口的中国酒店行业如何能够突破大在国内但强在全球的发展路径?我们提供几个思考问题的视角供大家讨论。

01 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

所谓科学化训练理念, 是指符合专项竞技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训练理念。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化训练程度最高的国家,而苏炳添的现任教练Randy Huntington以及目前短跑对谢震业和韦永丽的教练Rana Reider都是美国著名教练。他们的整体训练思路是: 以“冠军模型”为指导, 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 据此发现问题, 寻找差距, 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进而恶补短板, 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事实证明,这种科学的训练理念及方法是苏炳添等中国短跑运动员取得成绩突破的重要保障。而如果我们观察我们所处的酒店行业,我们真正学到的美国酒店管理只是存在于运营操作层面,而在高端酒店的资产管理、品牌管理、创新模式等方面我们依然还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目前我们无论规模多大都暂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

图片

图片

02 大团队良性竞争形成合力

从苏教授的论文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短跑项目在同一时期内涌现出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莫有雪等高水平运动员。根据男子短跑的实际情况, 中国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采取“大团队良竞争”的管理模式, 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活力, 提高训练水平。例如,在男子100 m短跑中, 大批成绩相近的优秀运动员共同集中训练极大刺激了运动员个体提升运动成绩的主观内在要求, 运动员在主动打破“成绩均衡”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训练质量, 并通过国内外比赛检验训练成果并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而与此同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明确了“接力促单项”策略, 目的是在促进4×100 m接力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带动个人项目成绩的提高。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酒店业从过去长期落后通过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从规模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从全球客房数量规模上来看我们已经有多家酒店集团进入到全球前20名的行业,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目前我们的内部构成,绝大多数进入榜单的集团都是由经济型及以下的低端酒店构成,我们并不是贬低低端酒店本身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将高端酒店的复杂程度及品牌溢价能力作为评估酒店集团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们目前的酒店集团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正视差距并形成国牌的团队协同效应,才能够真正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图片

图片

03 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方针

苏教授在论文中讲到,从2010年以来, 国家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对短跑项目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方针, 以加强短跑项目与世界的交流融合。“走出去”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个方面,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积极拓展和利用田径强国的训练资源, 把国内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外训练营, 通过更为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提升竞技水平, 而“请进来”主要包括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 不断加强对先进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学习、融合。同时, 在科研保障和训练设备等方面加大引进力度, 通过智力资本、先进训练理念和经验, 以及硬件设备的引入助力短跑项目成绩的提升。也正是这样的请进来让我们的队员能够接受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而走出去才能让我们的队员能够在国际赛道上真正与优秀的运动员同场竞技进行学习和提高,最终整体提高我国的短跑竞技水平。中国酒店行业应该是最早实施对外开放并且国际化水平较高的行业,但我们可能更多的停留在“请进来”策略上,而在“走出去”方面我们总体还处在浅尝辄止的阶段,即使是通过资本的力量完成了一些境外品牌的并购,但如果我们去考察并购后的运营协同以及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的话,结果应该是差强人意的。我想当我们的酒店集团能够像华为等企业自信地将自己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布局时,我们才能说我们开始强起来了。

04 训练保障及人员素养提升

苏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高水平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天赋和教练员水平的比拼, 也是训练保障体系的比拼。近年来, 中国田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系统, 建立了由主教练负责, 包括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 并为复合型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训练、科研、理疗和康复仪器和设备; 其次, 除了北京的训练基地外, 为了避免季节和气候变化对训练的影响以及提高运动员适应国外比赛环境的能力, 中国田径协会还在南京、深圳、昆明、Bradenton (IMG学院) 、Jacksonville、Los Angeles、Phoenix等地建立了多个短跑训练基地。在保障运动员赴国外参赛方面, 除常规配配置外, 还根据运动员实际需要临时聘用康复师等为运动员提供保障。同时,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运动表现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田协的战略、运动员的天赋、教练员的水平、训练的保障体系, 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素养。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在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提升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升,从人力资源角度对于中国短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从中国酒店行业的基础教育和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方面在近些年其实并没有长足的进步,由于职业引导方面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等因素,我们目前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甚至于比改革开放初期产生了同口径下降。而与此同时,我们的非学历教育也存在着起点不高、机构不专业、内容不规范等等问题,理论研究也无法与行业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力资源后劲儿的行业如何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

我经常说,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之间其实深层次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家为我们的奥运健儿欢呼的同时,我们其实还是可以透过现象去探寻背后的相似逻辑。

也许你觉得我说的不太中听甚至于有些刺耳,但中国酒店业,当下需要的也许正是:

知耻后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