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的物企都在陷入“主业没钱就被抛售”的困境时,有两家物企却成了例外:一边是尚未上市的万物云在不断吸纳优质资产进入其庞大的生态体系内;另一边,上市的龙头物企碧桂园服务则成为了今年的并购大户前脚收了蓝光嘉宝服务,动作迅速地完成了除牌动作,后脚和又收下了富力物业。
9月20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官宣了对富力物业的并购消息。
据公告显示,碧桂园服务将以不超过100亿的代价通过收购全资控股富力物业的富良环球100%的股权,以此来间接持有服务物业的全部股权。
而就此,碧桂园服务也完成了今年以来物业圈中的最大一笔交易!
富力和碧桂园同为昔日的华南五虎,如今却在物业上成为了大鱼吃大鱼的典范。
据碧桂园服务在公告中表示,将由碧桂园物业香港以现金分两阶段(共四期)进行支付。第一阶段涉及人民币70亿元,分为三期支付:第一期人民币20亿元、第二期人民币30亿元、第三期人民币20亿元。第二阶段指第四期人民币30亿元。最终将换算成港元来结算。
而据碧桂园表示服务表示,目前,双方已经在9月17日在监管银行开设监管账户,并且碧桂园物业香港已存入第一期代价20亿人民币。
这一笔款项给到了哪里呢?
事实上,虽然名字相似,但从收购前的股权结构上来说,富力物业和富力地产并无直接关联。
据富力物业于今年4月26日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富力物业的起点为其全资控股的天力物业,1997年即成立,曾是富力物业的子公司,但后又在去年被彻底从富力地产中剥离出去,当然,在卖身前,富力物业依旧是由张力和李思廉两位共同全资持有。
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富力物业实则为这两位老板的私人资产,而那笔来自碧桂园服务的价值20亿人民币的第一期款项最终自然也是到了两位老板的账上。
所以,紧接着,在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之后,富力地产也跟着发布了一则公告称:李思廉和张力为支持富力地产将提供约80亿港币的股东资金,并预计于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完成。
同时,据公告披露,预期于2021年9月21日,也就是今天,富力地产将收到24亿港币。
而碧桂园服务已经打出的那一笔资金换算成港币恰好约24亿港币。
也就是说,再收到款项的第一时间后,富力的两位老板就在将其掏出腰包为富力地产输血了。
而预期一到两个月内要完成注资80亿港元,接近碧桂园服务承诺的第一阶段打款的全部金额,说明,两位老板已经打算好了将卖出富力物业的资金都及时转入富力地产。
这个操作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实在是太良心了。
作为目前自己的个人资产,事实上张力和李思廉完全可以将富力物业置身事外,但是他们不仅将其忍痛割让,割让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扩充自己的腰包、圈钱跑路,而是紧急救火。
不是守住自己的小金库,而是选择保住庞大的地产主业,要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去年3月底时,张力和李思廉花了3亿将富力物业最核心的天力物业私有化时,当时的理由是,结合此前分别以500万出售的两家物业公司,富力地产由此录得了4.85亿的收益,有效缓解了富力地产的资金压力,但是对此很多人曾表示过质疑,因为这么些收益委实有些小。
但是目前来看,富力地产不仅通过此前卖出物业有了部分收益,两位老板又通过再次出售为富力地产输了更多的血。
从三道红线的维度来看,目前富力地产仍深陷红档之中。
据富力地产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短期有息负债高达519亿元,而其手中包括受限制现金总共288亿元,而即便是如此,现金也无法覆盖短债,而富力地产的非受限现金仅127.64亿元,短债比仅0.25。
而面临着诸多即将到期的债务,张力和李思廉卖富力物业自掏腰包为富力地产输血的举动也能大大缓解其紧张的现金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