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赞:激情之后的旅游业需做减法求存

来源:劲旅网    2022-08-24

旅游业从2016年始进入衰退期。投资见顶在2016年195250亿,2017年直线跌至11650亿,从此在万亿量级徘徊。文旅经营主体从2017年始逐年减少,每年有一万左右的文旅主体退出市场,2017年37.65万个、2018年36.44万个、2019年35.05万个。数据表明旅游业先于房地产提前见顶,在惯性的保持下辉煌至2019年,同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

这期间文旅项目贪大求全,加字当头,万物皆可文旅,一个项目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加多了性质就变了,打个不恰当的假设中国放开移民人口加至30亿,人口结构变成14亿原住民+14亿黑人+6亿白人,此时的中国还是“中国”吗?因此,当一个旅游企业其旅游收入及旅游资产不占优势时,其发展逻辑就不是旅游本身的逻辑,就是被+xx改造过的,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旅游企业。

一、+出的问题

+文旅是生意,文旅+是被卷

跨界打劫,各行各业在遇到瓶颈时,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轻而易举的“幻想着”用本行业成功的逻辑在其它行业也能复制。于是乎+文旅开始盛行,拍电影的、做房地产的、造车的、演话剧的、卖雪糕的、教书的、开大排档的等等都摇身一变成了文旅新贵,成了可以指导传统文旅企业的“导师”。见此景,传统文旅企业也不能自甘落后,被动的主动的开始了文旅+,开始了以文旅+的方式改造景区,灾难之门由此打开。

思想跨界搅浮文旅人

加来加去忘了初心。旅游行业经过+文旅思想跨界打劫、改造之后,自我变得模糊,被动加出了一堆泛旅资产,被动参与成本上升内卷。文旅人再也不能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在比较的压力下焦虑日增,但经营效率却下降啦!在这场以比拼投资额为核心的内卷没有赢家,中小企业败下阵啦,有实力的企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二、减法正当时,回归传统旅游

在文旅下行周期与新冠疫情双重叠加下,文旅企业生存环境日渐艰难,是轻装前行还是断腕求生都已摆在桌面,不得不面对。将张开的手掌聚成拳头,将非主业进行剥离,将泛文旅资产进行处置,回归传统旅游,用旅游本身的逻辑做旅游。编制《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00)》时的旅游业创汇能力十分优秀,随着旅游范围从酒店、景区、旅行社不断扩大,直至从一个盈利前景美好的朝阳产业干成亏损连连的“弃之可惜”产业。

减法是减负是反思是聚焦

减法是战略收缩,是剔除“肥肉”的健体,也是给企业减负,凝聚集体力量。前几年跑的快了,有些东西没考虑清楚,甚至没看清楚,需要停下来想想,需要重点深耕,有必要对过去的发展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思维等进行反思,行业甚至有必要来一场旅游真理的大讨论。

以2011-2019年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看,行业增速从17年逐年下降,交完学费快乐赚钱的日子一“懂事”就结束了。

 

三、文旅融合,是文在前还是旅在前

文旅融合在边界上创新,对旅游业发展带来新元素、新思想。但文旅融合是文在前还是旅在前?旅游是文化现象,以文引领也说的过去;但从旅游业的角度应该是旅在前,以旅为本以文为补。反观失败的文旅项目多是在牵强附会“文化”,莫名其妙复兴断代“文化”,以所谓“文化”为核心吸引物进行实物再现投资。文化概念很大、范围很广,可以讲与人类有关的社会活动都与文化搭边;文化太虚,文化有文化产业的规律,与旅游有契合的地方,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对一个旅游企业家做一个商人远比做一个文化人更重要,需要减的时候,“文”也在被减之列。

(本文作者:张功赞 ,一个扎根西北的游旅“异见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悠游网
酒店活动
图片资讯

Copyright C 2007-2025 www.yoyo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1035号-5